陈晓明教授厦大阐释“晚郁”精髓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 访问次数:

 

 

2012715上午9时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陈晓明先生,应邀在我系做了一场题为“‘晚郁时期’的文学自觉――对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一种解读”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金沙990活动大厅中文系教授、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林丹娅主持,原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究主任王宇教授,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林祁教授及闻讯而来的系内外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林丹娅教授对陈晓明教授的基本情况及讲座内容作了简单介绍,同时代表金沙990活动大厅中文系对陈晓明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接后,陈晓明教授以如何看待新世纪文学(主要指小说创作)以及新世纪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为切入点,携其近年来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概念“晚郁时期”和在场的老师、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首先,陈晓明教授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状况和“青春书写”进行了简单的学术梳理和评价,同时亦对新世纪以来的具体历史语境,文学创作在格局、格调和气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提出了本场讲座的主要观点――中国当代文学已从20世纪初期的青春/革命写作(youth/revolution writing),转向了20世纪后期:“中年写作”(middleage writing),而这种类似于阿多诺和赛义德说的晚期风格(late style)的文学特点,陈晓明教授则用更富有中国意味的概念――“晚郁时期”(the belated mellow period)进行了生动、精确的概括和总结。

接下来,陈晓明教授围绕讲座的核心观点,从一、对乡土中国生活与命运的真性表现;二、对“历史叙事”模式化的警惕和逃离;三、在艺术综合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多样的表现手法;四、回到个体经验的深刻性四个方面对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呈现出的“晚郁”特质及其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具体论述中,陈晓明教授将系统的理论谱系和作品解读进行了完美结合,不仅对阿多诺、赛义德、德里达等人的理论进行概括和梳理,同时也对新世纪以来出现的优秀长篇,如贾平凹的《秦腔》、《古炉》、阎连科的《受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张炜的《你在高原》等作品了细致的解读和阐释,使论述更显丰满、严谨。

在严谨的论述和诗意的阐释之后,陈晓明教授认为,汉语白话文学历经一百年的变革、演进,终于在晚20世纪与早21世纪平息下来,具有了鲜明的“晚期”特质,形成了自觉的汉语文学观念。“晚郁时期”表达的是历史沉郁累积的那种能量与一大批作家 “人过中年”的创作态度的重合。历史又以这种方式给予文学以魂魄;而文学于苍凉中重新扎根于历史,这就是中国文学的 “晚郁时期” ,它能以它的方式体会到世界史的“晚期风格”,当然也是世界文学的“晚期风格”,既然如此,中国文学可能会在这种情境中把握住文学最后的精气神。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文学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人过中年的写作已然有一种自由,就更有一种解脱。真所谓“暮色苍茫看劲松”,在所有的晚期,中国文学的晚郁格调正显示出文学的本色。

讲座之后,我院师生与陈晓明教授就“晚郁时期”的时间观念、新世纪文学面临的历史现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整场讲座亦有“晚郁”之风,令人受益匪浅。

                               (中文系景欣悦供稿)

 

文章录入:xwzumx    责任编辑:xwzumx 
  • 金沙990活动大厅

    Copyright© 2023  金沙990活动大厅 - 澳门沙金官方网站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金沙990活动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