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板] 曹顺庆揭示中国文学西化历程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3日 访问次数:

720上午9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曹顺庆教授来我院为师生做了一场名为《中国文学的西化历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周宁院长主持,杨春时、贺昌盛、夏光武和肖湛等我院教师也一同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曹顺庆教授首先讲道,中国文学在现代以来大河改道,基本上走了一条西化的道路。这一情况对于中国文学整体发展来说,可谓是有得有失。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学者大多看到“得”的一方面较多,而对于“失”,则认识较少。中国在近代以来,“求新声于异邦”,这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又一次新生,今天的现当代文学就是这样一个西化的结果。而实际上,在近现代以来,中国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历史的各个阶段,文学亦是如此。所以在今天,我们应该重点反思我们在西化历程中的不足之处。教授指出,事实上,在许多大师身上,也都存在这样的不足。

接着,曹顺庆教授分别列举了王国维、朱光潜、刘若愚、钱钟书和茅盾这样一些大师在推进中国文化西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这种不足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吸收了西方的文学观念,而在用西方观念解释中国的作品时,往往只关注“同”的一方面,而忽略了中西文化异质性一方面。教授认为,如果只在“同”的基础上来比较东、西,没有看到中国文化独特的异质性存在,则这种比较通常都是不够全面的。这些异质性,常常被我们向西方求同的思维所掩盖。而对于这些差异性方面的研究,往往又可能是更有意义的。如果忽略了差异性,我们的文化研究会失落很多。中国的文学理论在近代没有走好,落后于西方,其中一条原因就在于此,这是今天所有的中国学者都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

教授指出,当今的中国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的体验已经被西方话语所极度扭曲了,这一结果导致中国文化遭受莫大损失;而如果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话语,又不能够完全成为西方的话语模式,而仅仅是用西方理论来生硬地套在传统文化之上。这造成文化上的重大失误,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的重大失误。如果今天的学者仍然不反思和认识在这种西化过程中的失误,则中国的文化将没有前途可言。

讲座之后,我院师生与曹顺庆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教授最后讲道,“如果我们现在正确认识到中国文化在西化历程中的‘得’与‘失’,那么中国的文化可能会慢慢地一步步走好。没有学术大师的时代毕竟不会是永远。”他对在场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并鼓励大家要认真对待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有可能成长为学贯东西、博古通今的大师。

最后,杨春时教授对此次的学术活动进行了简要总结,讲座活动在师生持续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员:王建波)

文章录入:少华    责任编辑:少华 
  • 金沙990活动大厅

    Copyright© 2023  金沙990活动大厅 - 澳门沙金官方网站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金沙990活动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