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阎国忠作“经验美学与超验美学”报告
四月二十一日晚七点,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阎国忠先生,在人文学院报告厅为全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经验美学与超验美学》的学术报告。
阎国忠先生于一九五五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六零年留校,担任朱光潜先生的助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古希腊美学及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在报告中,阎先生认为,超验美学在当代中国美学中近乎是一个盲点。而超验美学和经验美学在西方美学中却得到深入发展。他立足于西方的美学发展史,详细介绍了经验美学和超验美学。
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经验美学和超验美学这两大美学体系的分立。例如,柏拉图认为绝对的美,静观的美,无限的美,即美的理念,就是超验的美,从而奠定了超验美学的地位。如果说柏拉图从关注美本身来关注超验美学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则从美本身转向了关注美的事物,即经验美学。自此,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经验美学与超验美学双峰对峙的局面。
阎先生认为中世纪美学则主要从四个方面大大张扬了柏拉图的超验美学。即美的本体意识,美的象征意识,美的静观意识和美的回归意识。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时期。但阎先生同时又指出,超验美学的一枝独秀在中世纪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托马斯・阿昆那就是个例外,他认为人有三种基本趋向,即维持自己的生命;维持自己的类生存;追随上帝。那么他的美学就必定是一种感性美学,即所谓的经验美学。而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基本没有跳出阿昆那的美学理论框架,所以也是在经验美学的圈子里徘徊。同时但丁的思想又一直影响着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
而在德国古典美学时期,主导的美学倾向却是超验美学。他们大都在超验美学的基础上谈论经验美学。认为必须通过经验美学才能过渡到超验美学。例如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是由自然感性到理性自由的中介。黑格尔、谢林追求艺术哲学,而艺术则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随后的现代美学时期,叔本华、尼采以及其后的生命哲学家们,又把美的讨论再次引向了经验的领域,美成了生命个体的体现。
可见,在西方美学史上,一直存在着经验美学和超验美学的两大美学体系。但阎国忠先生指出,不应该孤立的看经验美学和超验美学。当代的中国美学必须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因为它们都是人的需要,只有把这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地全面把握美。才能建立当代中国最完整的美学体系。
最后,报告在掌声中结束。
戚小莉报道
文章录入:聆听 责任编辑:聆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