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教授精彩解析《白鹿原》之原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2日 访问次数:

 

 

20121127日晚上7时,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李杨教授在我校人文学院101会议室进行了一场题为《< 白鹿原>的故事――从小说到电影》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金沙990活动大厅中文系教授、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林丹娅主持。原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教授、中文系副主任王烨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究主任王宇教授、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林祁教授等教师及闻讯而来的校内外学生参与了这次讲座。

李杨教授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评论家,在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绩。讲座开始前,林丹娅教授对李杨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李杨教授的学术成就及本次讲座主题。李杨教授以《白鹿原》这一文本为切入口,通过它解读八十年代文学精神,探讨其与当代的联系,更将讨论上升到文化层面,引领现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思索。

讲座伊始,李杨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近期《白鹿原》电影上映后,在各种媒体上引发的种种批评。首先,李杨教授介绍了小说《白鹿原》的主要情节,并将其与电影《白鹿原》做了比较,认为除去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和电影本身弱点外,电影和小说两种媒介的本质不同,也是使得《白鹿原》电影与原著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李教授认为,小说营造想象的世界,而电影呈现画面,压缩想象,《白鹿原》小说中的许多因素在电影中难以表现,而即使表现了也难以通过审查。

接着,李教授指出了《白鹿原》电影中呈现的“无灵魂”状态,而其与原著的最大反差正在于此。李教授认为,《白鹿原》这部小说在思想上并无创新之处,而是八十年代精神的集大成者,是将新写实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魔幻现实主义套入《红旗谱》式的家族―国家框架中。其主要体现有二,其一是去革命化的叙事,将历史欲望化、人性化,将革命呈现为一场闹剧;其二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流露出文化保守主义的倾向,将回归传统作为疗救现实症候的药方,让在现代中急剧扩张的人性最终回归于传统。《白鹿原》小说之魂即存在于作者这一历史观中。而在八十年代精神早已失落的今天,《白鹿原》电影面对着一个碎片化、分裂化、缺乏共识和历史观的时代,自然难以重拾灵魂。

在互动环节中,李杨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电影改编问题、对“八十年代作为方法”这一观点的看法的问题,以及中国文学的玄幻传统和当前影视作品改编的戏谑化现象一一作了解答,极富有启发性。

最后,朱水涌教授应邀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培养问题意识。林丹娅教授向李杨教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宣布讲座结束。整场讲座在良好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文章录入:yanwang    责任编辑:yanwang 
  • 金沙990活动大厅

    Copyright© 2023  金沙990活动大厅 - 澳门沙金官方网站官网入口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金沙990活动大厅